最近做小红书的感觉就是,越是可以做小红书,越是没有流量,单纯分享生活反而收到了推荐,有了更多的流量。
前几天我还在一家公司上班,小红书几乎每天都发,按照这个行业的风格,中规中矩的每天更新干货,但流量越来越少,最近甚至到了个位数。而我个人的小红书,以前流量也还可以,但这两天重新更新,流量也只有个位十位数,让人很沮丧,没有创作更新的动力。
我现在回答这个问题,也是在反思自己,做新媒体太刻意了,是不是就忘了真正的创作。
创作忠于自己,也要忠于读者,无论是为企业的产品,还是为了自己的作品,都要考虑到我们的受众在看什么,作品要包装成什么样的形式才会被他们看到。
是的,无论是小红书还是其他新媒体,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让我们的东西被人看到,只有被看到才有下一步的可能。
内容不一定要精致,但一定要认真;文字不一定要多优美,但一定要说人话;用意不一定要损己利他,但一定要真诚。
当然,取悦受众不等于放弃自我,作为企业要展现产品的核心价值,作为个人要坚持作品的独特风格。就像谈恋爱,可以心爱的人打扮一番,但不能为了任何人改变自己的底线,放弃自己的优势,因为那就不是你了,那就要都失去了。
总结起来,就是以现阶段人们喜欢的方式,展示自己独特的优势,并且不断提升的价值,能帮到别人的价值。
其实说出来的道理都挺虚的,我们缺的不是道理,而是行动;甚至缺的也不是行动,而是行动带来的改变。我希望能看到改变带来的积极反馈,才能推动自己不断向前,所有人所有事都一样。
在职的时候,努力的结果让老板看不到积极的改变,坚持了一段时间,团队还是解散了。能感觉老板的沮丧,也感觉到自己的沮丧。没有得到正向反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但唯一能自己把控的,那就是自己能力不足以去消除其他消极的因素。
话题绕回最初的问题,小红书没有流量,核心是选题没有让人感兴趣,而没有找到合适选题的原因可能有上层决策的限制因素,可能有岗位职能分散冗杂的精力不足因素,可能有平台商业的潜规则因素,可能有产品人群的抵抗因素,可能有运营者规划有误的能力不足因素……最后一个可能就是核心问题,人定不能胜天,那就是人的问题,天一直都在那里,人永远不缺。
想做好小红书,或者其他新媒体平台,还是得持续深入研究平台的规则与规律,它们在不断更新,我们必须时刻跟进,并且找到应对的方案。
选题没有推荐就看那些选题更容易获得推荐,内容没有吸引力就看怎么表达内容更有吸引力,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环境就去学习更好的引导方式。
反思够了就去做,不做就什么都不会改变。